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分院动态 > 正文 >

江河安澜,绿水长流,为当代“秦人”治水保驾护航-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开展2024级学生专业认识实习


发布日期:2025-05-01  作者:张敬博  来源:

自古以来,善治秦者先治水,在多个重点工程修建的背后,处处彰显着安全生产管理的脉络。为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将安全管理理论落实到当代“秦人”治水的实践中,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组织2024级70余名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专业认识实习。本次实习由芦琴、戚丹、范灵芝、周宝元4名老师带队。

精心规划,明确实习要求和目的

实习前,学院专门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芦琴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介绍了本次实习的目的、路线、行程安排以及实习中的注意事项。

理实结合 学当代“秦人”治水安全担当

师生先后赴韦水倒虹,宝鸡峡水利枢纽,东庄水利枢纽,陕西水利博物馆,王家崖水库,汤峪渡槽开展实习。

4月27日上午,先后到达韦水倒虹和宝鸡峡水利枢纽水利工程,芦琴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韦水倒虹工程的原理、作用以及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宝鸡峡水库的修建历史、过程、水库的结构、水库的主要作用,并对其工程的灌溉范围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大坝安全风险告知牌,讲述了安全管理知识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4月28日上午,师生到达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前线。带队老师先后对东庄水利枢纽的修建历史、工程特点、辐射范围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介绍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作业,着重强调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讲述当代“秦人”治水的安全担当!

4月29日上午,师生到达陕西水利博物馆。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陕西省水利发展的历史,以及陕西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其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4月30日上午,师生先后到达了王家崖水库、汤峪东滑峪渡槽,芦琴老师先后介绍了王家崖水库的基本信息以及东滑峪渡槽的设计参数、修建历史与重建原因,并就渡槽功能及不同过水断面过水效果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说明。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不仅体现了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知识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生对当代“秦人”治水的深刻理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是在“实景课堂”中体会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